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资讯动态

统计数据

会员荟萃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多招提高农民收入

“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多招提高农民收入

发表时间:2020/5/9 18:00:36

广东省已处在城镇化发展中后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4%,位居全国各省第一,具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来实现城乡互补、工农互促的必要条件。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提出十九条措施。

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印发,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可操作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政策措施。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已处在城镇化发展中后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4%,位居全国各省第一,具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来实现城乡互补、工农互促的必要条件。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关键抓手,又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推力,也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释放更多农村要素市场的强大动力。

探索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当前,广东省仍面临产业发展不均衡、城乡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问题,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重要补充。

对此,《若干措施》提出相关举措,致力于围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激活特色农产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建立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绿水青山“后花园”“菜篮子”“米袋子”为主导,推进乡村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区域性旅游资源整合,鼓励开展“旅行社带村”联合开发模式;鼓励将农业垦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优质鲜活农产品供应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探索点状供地和混合用地模式;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涉农投资、涉农消费等统计制度;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将生态资源价值纳入经济核算体系;建立转移支付分配与生态保护成效挂钩机制;探索通过赎买、租赁等形式调整自然保护区商品林为公益林等。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尽管当前城乡居民收入比有所回落,但广东省仍面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农民增收渠道不畅、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低等问题,

《若干措施》提出构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稳定可持续的脱贫长效机制等改革举措,通过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

具体内容包括:加快完善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创业就业;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立农产品优质优价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完善帮扶方式方法,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脱贫致富;建立防止脱贫人口再返贫的长效机制等。

“《若干措施》提出推进要素城乡双向自由流动的改革措施,具有促进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科技、数据等要素合理配置的积极效果。”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蒋余浩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的正是推动建立健全外力帮扶与内力培育这两个方面的政策及制度。只要促成城乡二者的要素双向流动,使内外兼修同步取得显著成效,才有望推动农村社会摆脱“资源、要素单向流出地”的困境。

蒋余浩认为,这一轮改革的制度创新意义在于:以平等的权能原则推进城乡的共同发展,使农村可以通过集体的形式理性参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方案讨论,使农民能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