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资讯动态

统计数据

会员荟萃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缓解家政服务之痛 转变观念是前提

缓解家政服务之痛 转变观念是前提

发表时间:2020/11/11 9:21:59

从养老护理到家政服务、从婴幼儿照护到健康照护,近年来生活性服务业需求激增、人员缺口巨大。但服务人员技能低、服务差、收费乱等现象始终突出,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问题迟迟难解。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业。(11月8日 新华网)

家政服务,重在居家。相比于在专业机构体验养老、婴幼儿等护理,居家服务相对亲切,让人们更能享受到归属感和获得感。近年来,由于居家养老、育婴育儿的兴起,也带来了家庭护理服务业的兴盛,这既是时代发展趋势,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现实中,家政服务面临的问题还有不少。比如高薪请来的育儿嫂,连奶粉都不会冲;花中介费找的家政服务员,家电不会用、家务干不好;好不容易遇到一位干活靠谱的,还得“捧着、哄着”,工资之外要给红包……这些问题,既反映了优秀家政服务员的“稀有、可贵”,也凸显了家政服务的“刚需”所在——如果没有家政,一些家庭恐将面临“生活不能自理”。

其实,家政服务人员的缺口,很大程度源于行业的不规范以及整体素质不高。数据显示,家政服务员、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等长期位列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榜前列。我国有2.49亿老年人、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30万名。而一些家政公司为赚取中介费,压低准入门槛,缺少职业培训,任由各种群体进入家政行业,导致了从业人员的“散、乱、差”。虐童虐老等恶性事件屡见报端,更让原本紧缺的职业再添“污名”。

缓解家政服务之痛,转变观念是前提。对于家庭而言,转变“保姆”观念,既不能高高在上,把他们当作“佣人”;也不必过分讨好,用各种“糖衣炮弹”来“哄着、供着”。而是需要平等对待,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职责,对家政服务员做得好的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对其做得不当的要及时纠偏。

另一方面,家政服务员自身也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提升自身能力,将服务对象当作自己的家人来看待,给予最大的照顾和关怀。当然,对于在雇主家中面对的不平等待遇、歧视等问题,也要敢于站出来,依法依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家政公司、中介机构更要树立长远发展的理念,把好准入门槛的底线,莫为赚取更多中介费而折损企业信誉。

今年,健康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均作为新职业,正式列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目录。人社部、民政部10月联合颁布的职业技能标准,明确将养老护理员分为五个等级。这些举措都从制度上,为家政服务行业设立了参考标准。期待,越来越规范的家政服务业,越来越吃香的从业人员,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让这份职业重新焕发生机。用更多职业教育、公共培训,让家政行业也能成为一门“高精尖”的产业。(吴昊)

【来源: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