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资讯动态

统计数据

会员荟萃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发表时间:2016/3/22 9:51:09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特征

  养老服务可以被看成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但是它具有与其它第三产业不同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它既有市场性的特征,也有公共性及福利性的特点。它与第一、二、三产业及信息产业都有交叉和渗透。针对老年人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具有第一产业的属性;老年用品及护理设施的生产具有第二产业的属性;老年家政服务、老年健康护理具有第三产业的属性;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和机构开始为老年人提供网络咨询和实行远程教育,这又具有信息产业的属性。养老服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的产业部门,它涉及许多领域,既包括生产型产业,又包括服务型产业。

  从养老资源的提供者或者养老的支持力这个角度,人类只存在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由家庭提供养老资源的就是“家庭养老”,而由社会来提供养老资源的就是“社会养老”。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日本养老服务模式借鉴

  日本的养老服务模式同样包括两种模式:1、依托地产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模式2、第三方服务机构直接提供的上门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在日本,需求最高的服务是上门养老护理服务,也就是所谓“介护”服务。

  日本的公立福利养老院有独立生活模式、有护理无医疗模式、护理+医疗模式三种不同的模式,收费从8万-18万日元/月,相对便宜,能够提供较为专业的服务。但日本的公立养老院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日本,公立养老院入住难度较大。2014年,日本有52万老人在排队等待入住公立养老院,基本上是处于“出一个,进一个”的状态,这一点和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公立福利养老院情况类似,且日本政府80年代后就没有把公立养老院作为养老产业的发展重点,其饱和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需要寻求其他途径来解决养老服务需求大较大。

  私立养老社区现在也是日本养老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鼓励养老产业化之后,出现了私立养老社区。私立养老社区定位于中高端服务,收费相对较高。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租赁形式,就是每月缴纳相应的租金入住养老社区,另一种是买断使用权即交较高的首付(3000万日元以上),之后每个月支付相对较低的服务费,享受社区内的养老服务设施。私立养老社区收费较高,能够提供较为高档的居住环境并雇佣更有经验的护理人员。

  日本和我国文化氛围相似,其养老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根据日本的经验,未来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化是必然的趋势,市场化力量介入会分担政府的压力。未来,我国养老产业建设的重点不是公立养老福利机构,而是上门养老服务和养老社区。除了上门养老服务提供商和养老社区运营商等公司,我们还建议关注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一旦出现体系化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上门养老服务业将会迅速发展。

  中国养老服务业市场规模

  老龄人口的增多一方面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会产生老龄人群的服务需求,比如对医疗卫生、休闲保健、托管托养、心里慰藉、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信息咨询、老年住房、临终关怀、遗体安葬等服务需求。这种诉求结构的变化引发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迁,催生一个新的产业--养老产业。

  截至2014年底,60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2.12亿人,65岁以上老人达到1.38亿人,“421”家庭模式及空巢老人问题凸显催生养老行业需求的强势增长并显现供给的显著不足,目前养老服务业市场容量已超过4万亿元,且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或将突破7.7万亿。我国养老产业已经进入了投资窗口期,伴随养老意识提升,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并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带动效应。预计未来2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元以上,对GDP的拉动作用将会十分明显。

相关内容

  • 无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