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资讯动态

统计数据

会员荟萃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杨志明:谁能看到农民工优势,谁就可抢占转型先机

杨志明:谁能看到农民工优势,谁就可抢占转型先机

发表时间:2017/4/11 10:56:31

“到2016年,中国农民工达到2.81亿人,相当于欧洲劳动力的总和。中国农民工规模之大、流动之大、贡献之大、潜力之大,在世界上前所未有。”全国政协委员杨志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看来,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农民工与生俱来的市场经济特质和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吻合,“经济转型,不仅是设备、技术、管理的提升,更重要是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技能、素质的提升。”

刚刚卸任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曾担任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八年的杨志明,5年政协提案都聚焦农民工。“5年履职为了农民工,农民工大多数都从事着中低端劳动,改变现状、提升自己的愿望十分强烈。无数实践表明,有愿望就会去奋斗,有梦想就会去奋斗。我们预测,实现中国梦,农民工将是最大的奋斗群体和受益群体。”杨志明说。

根据杨志明的调研和思考,贫困地区的新成长劳动力正在适应经济转型,出现“三新”的发展趋势。即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投身家庭服务业、快递业等新业态;大批优秀农民工技工正在成长为新工匠;“五有”农民工返乡创业催生新“城归”。“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民工现在仍然承载着人口红利;随着农民工技能提升,还承载着技能红利;农民工16岁就开始交社会保险,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民工还承载着社保红利,在我们统缴统支的社会保险制度框架内,农民工仍然做着很大的贡献。”

2016年,作为最大的电子企业,富士康有100万农民工,世界最大的建筑企业中国建设集团有150万农民工,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带动140多万农民工快递员。“农民工在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彪炳史册。谁能够看到农民工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优势,能聚集农民工,提升农民工的技能素质,谁就可以抢占经济转型中的先机。”

农民工总量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

记者: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给农民工就业总量增长带来压力,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也给经济发展带来影响,近年来,关于“刘易斯拐点”的讨论日益激烈,你怎么看这些问题?

杨志明:农民工总量增长,增速下降,分布变化,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蓄水池。

农民工新增人数在2010年达到1245万人的峰值后逐年下降,2016年比上年增加420万人,增长1.5%。从区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区保持增长,东部地区略有下降。从行业分布看,农民工所占比重建筑业为81.8%、制造业为73.6%、餐饮服务业为67.4%,在一般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上升较快,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带动快递业和家庭服务业等新业态吸纳大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

企业招工出现“两难”,劳动一线的普工招工难反映的是农民工供给的有限性,技工招工难反映的是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能人才的短缺性,也是技能人才“短板”的反映。因部分中小企业、建筑企业减少用工,农民工回流也在逐渐增加。

从根本上看,我国农业转移劳动力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这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拐点”的理论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相近的都是由工业化率先吸引大批劳动力转移进城(第一拐点);不同的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性大,农业转移劳动力的聚集从发达地区到次发达地区,乃至不发达地区,是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不完全是农业收入效益吸引(第二拐点),而是就地就近就业多因素的综合效益形成。尽管中西部地区务工收入比东部地区一般低近10%,但由于离家较近,生活成本低,便于照顾家庭等因素,使得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这也顺应了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需要,促进了东中西部之间农民工的合理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各区域间劳动用工环境的改善和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记者:你觉得新生代农民工有哪些新特点?

杨志明:80后、90后,我们统称为新一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是进城挣钱,回家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是进城就业,融入城市发展。老一代农民工是要求支付工资,新一代农民工是要求参加社会保险。老一代农民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新一代农民工要求分享企业、城市的发展成果,要求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老一代农民工背负的是家庭经济责任,新一代农民工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发展。老一代农民工遇到问题时,是忍一忍,新一代农民工遇到劳动争议以后,追求平等。

新时代农民工出现“三新”的发展趋势

记者:与过去主要到沿海第二产业打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投身新业态发展方面有哪些变化?

杨志明: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投身家庭服务业、快递业等新业态。从总体上来看,家庭服务业、快递业在应对经济下行中,逆势上行。近年来,家庭服务业和快递业持续上行,年均吸纳农民工百万人。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家庭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约2100万人。在北京硕士易求,好的家政工难找,月嫂月薪万元也是市场选择。到2020年,家庭服务业仍然有近千万人的市场潜力。

在发达国家,30%的城市家庭有家庭服务的需求。中国妇女勤俭持家,只有15%的城市家庭有家庭服务需求。即便如此,家庭服务业到2020年仍有3000万的就业空间,2016年达到了2200万。未来几年,每年都面临100多万、接近200万的市场缺口。

人社部的扶贫点在山西天镇县,天镇在晋西北,它的周围都有煤炭资源,但天镇没有,没有自然资源却促进这个地方更加努力地开发人力资源。天镇保姆进京,手快,人实在,发展非常快,成为了一个知名品牌。

2016年4月,我在石家庄调研农民工市民化的进展,看到一个场景,在劳动力市场很多人排着队等待填表,参加技能培训。以前是很少看到有人排着队来接受技能培训的。我问一些人参加什么培训呢?她们说参加家庭服务业的培训,大部分人因为老公在外地打工,小孩在外地上学,公婆身体尚好,自己还能自理,就想出来干点活。如果学习其他技能,文化偏低,但干家庭服务业,她们觉得培训一下就能上手。所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开发人力资源,率先受益的也是家庭服务业,其中,很多河北农村妇女经过培训进入北京家庭服务业市场。

快递业也是同样的情况,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快递业的崛起,2016年快递超过300亿件,快递员约400万人,基本都是农民工,他们支撑着中国世界快递第一大国的崛起。当然,有人认为是快递业拓宽了农民工的就业渠道,但也可以说是农民工支撑了中国快递业。2014年阿里巴巴美国上市,马云就邀请了农民工快递员代表去敲钟,马云以独特的眼光看到了农民工在电子商务中的发展潜力,看到了农民工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的作用。

记者: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能人才短缺,情况是否有改观?

杨志明:大批优秀农民工技工正在成长为新工匠。按照中央、国务院要求,每年要培训2000万农民工,用7年的时间,来培训1.4亿农民工,使大部分农民工由普工成长为技工。到2020年,基本消除无技能上岗的现象。

2016年有约一千万农民工由普工成长为技工,其中百万人成长为高级工、技师。新生代农民工二三十岁,年轻又有文化,正在快速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到2020年将有1000万人成为高技能人才。

历史上,中国的工匠就富有盛名。中国工匠的不少上乘之作,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都有陈列。早在明代,国家对匠人就进行过统计,那个时候,就把工匠这种宝贵的人力资源放在了突出位置。

现在我们说新工匠大多数是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毕业之后,进入到农民工队伍中来。尽管他们占农民工总数的比例仅仅10%,但由于他们有专业技术的基础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技能,都是农民工队伍的中坚骨干力量,而且很快的就从中级工向高级工发展。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一批农民工技术精湛,做出来的产品精美,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上学较少,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也没上过,就直接就业了。2016年11月,我参加广东一个家具方面的全国性劳动技能竞赛,获奖的64位,包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数都没有技师这样的职称,他们都是师傅带徒弟这种传统方式带出来的。这就需要打破常规路径,让这样一批工匠也能够成为技师。

既有中专、技校毕业的新工匠,也有师傅带徒弟出来的传统工匠,双轨运行来造就中国的工匠群体,推进中国工匠大军的形成。

记者:除了进城的农民工,近年来,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也很多,所占比例多少?他们的发展情况如何?

杨志明:我们过去将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称为“海归”,也可以将经过进城务工经商积累和历练的“五有”(有点资金、技术、营销渠道、办厂能力、乡土情感)返乡创业农民工,称为“城归”。

2016年约有200万“城归”,累计起来有450万人返乡创业,占农民工的百分之一点多。“城归”形象地说,以往是农民工走出黄土高坡,走出深山老林,跨越大江南北,他们坐着火车到沿海打工,现在是开着汽车回乡创业。有点像热带雨林,哪个地方的生长环境好,他就发展快,异军突起。如同当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样,现在城归也有异军突起之势。

你比如全国政协委员、给美国总统特朗普女儿伊万卡品牌鞋代工的江西籍企业家张华荣,当年就是在东莞打工做制鞋,学会了制鞋技术,回到了他的家乡江西赣州,办起了近万人的工厂,带领万人就业,万人脱贫。现在又扩展到非洲埃塞俄比亚,带去一批制鞋技工,在当地都把他们称为中国专家。

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蓝思科技的周群飞,当年也是深圳的打工妹,她学会了技能,看到了商机,返回湖南老家,在浏阳办起了两万员工的手机屏制造基地,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无论是苹果、三星,还是华为、小米,大部分手机屏都是她们制造的。

我2016年到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看了一下,也是为之一振。现在国内经济下行,仍然有一辆一辆的厢式货车排着队等着拉货。农民企业家郑传祥、郑传玖兄弟俩90年代初,带着满腔热血走南闯北,在广州代工厂做吉他,2013年,两兄弟在市县领导的邀请下,怀着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情谊,回到遵义正安,开启返乡企业家的“二次创业”,现在近万人在创业园区制作吉他,在遵义正安这个黔北边陲小县,硬是把“无中生有”的吉他产业,打造成为“中国吉他制造之乡”,成为世界上美国的、巴西的、日本的,三大著名吉他品牌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所以,我们要对“城归”增强其信心,树立其形象,释放其能量。“城归”是目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生力军,他们打通了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农业化、建设新农村融合的通道。

大力扶持新生代农民工需精准施策

记者: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时,会不会很多人来找你解决问题?

杨志明:帮助农民工清理工资拖欠的问题是我们长时间要攻坚克难的。农民工欠薪是一个顽症,我在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担任主任这八年期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落实中央、国务院加大力度清理农民工工资拖欠,保障农民工可以高高兴兴拿到工资,特别是元旦以后,欢欢喜喜回家过年,使农民工工资拖欠占农民工总数4%,下降到1%以下。

2016年是0.8%,总体上看,基本是不拖欠的。尤其要在建筑行业和政府工程拖欠加大力度,进行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清理,攻坚克难,对恶意欠薪要治罪,像治理酒驾那样给予严厉惩处。

记者: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变化,支持他们的发展你有哪些建议?

杨志明:“三新”变化反映农民工的发展潜能,释放其能量,树立其自信,助推其发展,需要精准施策。

第一,实施扶贫特培计划。在国家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中单列扶贫特培专项,每年培训200万人,人均800元培训经费可大幅提升,并与大型快递公司、家庭服务企业直接对接,使农民工学到技能、增加收入、稳定脱贫。

第二,积极推动实施“两免”、“两补”。免征家庭服务业企业营业税从三年延长到五年,免除家庭服务企业多种行政性收费。实施职业培训补贴和参加社会保险补贴。

第三,加快补齐技能人才不足的“短板”。突破传统的职业技能鉴定路径,对三四十岁、技术尚好的中生代农民工,因种种原因误过了职业教育,可采取技能竞赛的方式,先依实评定,再补文化课。大力发展以优秀技师为主体的技能大师创作室。促进农民工队伍中“中国工匠”大军的形成。

第四,开设家庭服务等专业。全国12000所技校和技师学院,要针对贫困地区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定向招生,降低分数,优先录取。和有扶贫任务的大企业合作办班,既是校办工厂,也是企业车间,实行新型学徒制,学员即是技工,优秀的也可是实习技师。

第五,推进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在企业稳定就业的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事快递、家服等灵活就业的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有需要的还可以自愿参加意外伤害险。

第六,建设绿色快递。制造城乡快递新能源车,消除现在的小货车、摩托车改装等杂乱低档现象。制定绿色可降解快递包装标准,改变目前快递多是过度包装,形成新的白色污染。建设绿色快递收取网点,改变目前多是乱堆乱放。推进绿色工装及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

第七,集成优惠政策厚植“城归”。对“城归”创办各类小微企业或者从事网店、个体经营,要将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农副产品就地加工、革命老区旅游开发、精准扶贫等优惠政策进行集成,形成集中释放政策含金量的磁场效应。

第八,开辟“城归”创业园区。针对“城归”办企业“三通一平”用地的难题,统建基础设施、集约利用土地,培育产业小集群,盘活各类园区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降低创业成本。

第九,建立扶持“城归”专项贷款。“城归”依照就业人数捆绑申请小额贴息贷款和创业贴息贷款资助,还可将两年的贴息周期延长到2020年实行滚动贴息,额度依实增大,将金融扶持“城归”创业落到实处。

第十,促进央企在扶贫点和“城归”有机结合。将央企资金、物资、管理的优势和“城归”蹲得下、扎下根的本土优势有机结合,兴办投资周期长、综合效益好的生态旅游场所,将以往给钱给物的“输血”,真正变成因地制宜的“造血”。

(以上内容来源:新华社2017-03-13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