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资讯动态

统计数据

会员荟萃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机构养老逐步走进老人生活

机构养老逐步走进老人生活

发表时间:2017/9/25 10:38:45

    近年来,随着我区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化问题逐渐引人重视,老人们对于养老的观念也逐步改变。各种敬老院和养老机构不断涌现,老人前往相关机构养老正逐步成为常态。本期民生会客厅就让我们来谈谈养老机构的话题。

    主持人 毛淦颉

    本期嘉宾:

    范密芬 区民政局老龄办副主任

    方亚萍 夕阳红怡乐园园长

    周全  滕头养生颐乐园园长

    俞海宝 市民

    “民生会客厅”交流平台:QQ群(日报民生会客厅)  64640581     热线电话  88987777  88974599 

    近年来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主持人:目前我区共有多少家敬老院和养老机构?入住情况如何?政府对此是否有相关支持政策?

    范密芬:截至9月23日,我区共有敬老院和养老机构24家,其中公办敬老院12家,民办养老机构12家。全区共4190张床位,入住人数为2632人,比去年底增加了172人。2010年开始,公办敬老院大多经过重新改造、原址重建或者重新选址迁建,硬件措施和环境也逐渐改善,服务质量逐渐提高。公办敬老院一般收纳无住房、生活困难的“五保”、“三无”老人,很少对社会开放,不过近年来有所改变。民办养老机构大多为近几年新建,费用稍高,以接纳社会人士为主。

    针对老龄化问题,我区在《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对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进行补贴,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对于新增床位20张以上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每张床位20000元的补助,并给予运营补贴;对新建的每个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站,给予一次性30000元的补助。对养老护理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老人逐步接受机构养老模式

    主持人:为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机构养老模式?机构设施情况如何?

    范密芬:养老机构居住的多为8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以往,大家认为是子女不赡养或生活困难才不得不去养老院,但现在老人们的观念正在慢慢改变。现在的敬老院或养老机构环境较好、活动丰富,还有护理员整理房间、清洗衣服、关注身体情况,老人们都愿意去住。社会大众也逐渐认可这种模式,并给予支持。

    方亚萍:夕阳红怡乐园开办于2004年,是一家公办敬老院。目前共有床位486张,入住老人250多人,入住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00多人。老人的平均年龄为86岁左右,健康老人的费用为1400元/月。乐园里设置了棋牌室,供老人娱乐。另外每月会有老年大学的老师来教大家写字、唱歌、跳舞等。

    周全:滕头养生颐乐园于本月初开业,是一家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目前共有床位318张,入住老人10多人,平均年龄为85岁,健康老人的费用为2100元/月。乐园配备有医疗站、阅览室、书画室、康复理疗室、棋牌室、农园、健身广场等设施,其他基础设施还在完善中,周边生态环境较好。

    俞海宝:现在生活节奏快,年轻子女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比较大。养老机构里同龄人多,容易产生共同话题,大家还能一起参加活动。加上生活有人照料,部分老人的养老金可承担起机构养老服务费用。这样一来不但能减轻子女负担,还能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机构养老任重而道远

    主持人:目前我区敬老院和养老机构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将如何解决?

    范密芬:目前我区养老机构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城乡入住不平衡。城区养老院“一床难求”,镇(街道)养老院入住率却达不到60%。这主要是因为城区的养老院环境、管理理念、人员配备、服务质量相对来说较好,导致老人们在选择时出现侧重。对此,政府计划明年推出护理险,如同医保一样,由政府和老人共同承担,为老人实现机构养老提供补助。

    二是养老护理员稀缺。由于养老护理员的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内容主要为照顾老人,年轻人往往不愿意从事这个岗位。目前在职的护理员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同时,由于很多护理员文化素质不高,难以跟上先进理念。对此,我们要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年轻化专业化的队伍;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实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发展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主持人的话——

    敬老院和养老机构的居住环境正在慢慢改善,老人们在其中的日常生活日渐丰富,观念逐步改变,使得机构养老模式逐渐被老人们所接受。但与此同时,城乡入住不均衡、养老服务人才缺失的问题也不断凸显,发展机构养老模式仍然任重而道远。

文件下载: